top of page

腹部超音波一次檢查肝、膽、胰、脾、腎!|仁禾診所

  • 作家相片: Y T
    Y T
  • 2月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月9日

超音波可說是醫師的「第二聽診器」,當腹部不適時,超音波檢查可即時評估腹腔內主要器官(肝、膽、胰、脾、腎、膀胱)的結構變化。特別是國人盛行的肝病,更能在無症狀階段發現潛藏病灶,為肝癌早期診斷提供有力支持。超音波運用聲能傳導反射來呈現臟器結構,具有無輻射傷害、無侵入風險優點,可適用所有受檢者。因此超音波可說是捍衛健康的重要守門員。

文章目錄


超音波是評估腹腔器官的檢查首選!


腹部超音波是極便利、安全、非侵入性的影像檢查工具,其利用「聲波」傳遞及反射接收訊號來呈現腹部內部的器官結構,如肝臟、膽囊管、胰臟、腎臟、脾臟、膀胱等。因為不具輻射、檢查過程便捷,是評估腹腔器官健康的首選儀器。


超音波檢查能偵測腹部器官各類結構病灶,於無明顯症狀階段就能發現腫瘤、膿瘍、結石、囊腫等,並鑒別急慢性發炎相關變化,能讓醫師即時釐清病況,更能為後續治療提供重要的診斷依據。



超音波可以評估哪些腹部疾病?


腹部超音波能夠詳細觀察腹部主要器官的結構變化,有助於早期發現隱藏病灶:


  1. 肝臟

    評估肝臟時,採用腹式呼吸法吸氣、憋氣,讓肝臟自然下移,使醫師能更清楚地觀察到肝臟的結構(大小、表面形狀、內部質地型態、血管等)。


    腹部超音波可以診斷脂肪肝、肝纖維化或硬化、肝膿瘍、肝囊腫、肝良性血管瘤及其他特異性腫瘤,在肝功能指數正常情況下,也能提前發現這些病變;相反的,腹部超音波結果正常,肝功能仍有可能呈現異常,因此針對肝臟健康評估,郭東恩醫師建議:腹部超音波與血液檢查缺一不可喔!

    肝癌

    肝癌

  2. 膽囊與膽管

    膽結石及膽囊炎是腹痛的常見原因,腹部超音波能夠評估膽囊/膽管是否存在結石、增生息肉、急慢性發炎、癌變等問題,影像診斷有助於評估病況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而肝外膽管所處位置容易受到胃腸氣體干擾遮擋,常難以觀察完整構造,若要理想評估,可借助磁振照影掃描(MRCP)或內視鏡超音波檢查(EUS)。

    膽囊及肝外膽管

    膽囊及肝外膽管

  3. 胰臟

    胰臟位於胃及十二指腸後方側邊,可經腹壁超音波評估結構是否有異常病灶如囊腫或癌變,因所處位置容易受到胃腸氣體遮擋,常無法清楚呈現胰臟完整構造,尤其頭部與尾部區域,因此經腹壁超音波評估存在部分限制,若要理想評估,可借助磁振照影掃描(MRCP)或內視鏡超音波檢查(EUS)。

    胰臟癌

    胰臟癌

胰臟和部分肝外膽管位於後腹腔,周圍被胃腸、脊椎和肌肉組織包圍,讓病灶的評估變得更加困難。針對經腹壁超音波掃描無法完整檢查者,內視鏡超音波提供了更為理想的檢查視角。 內視鏡超音波能直接經胃腸腔內壁,貼近胰臟和肝外膽管,避免氣體干擾,清晰呈現其完整結構,是診斷胰臟及肝外膽管早期病變的首選理想工具。 (延伸閱讀:內視鏡超音波是什麼?何時需要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1. 脾臟 腹部超音波可以評估脾臟大小及結構變化,可確認是否有脾腫大、脾囊腫或脾臟損傷。脾臟結構異常變化通常與嚴重肝臟慢性疾病或造血免疫系統疾病有關,因此脾臟的結構改變也反映出其他潛在健康問題。

  2. 腎臟

    腹部超音波是評估腎臟結構的重要工具,能夠觀察腎結石、腎囊腫、腎積水以及腎臟腫瘤等問題。通過腹部超音波,醫師能及時發現腎臟的形態變化,並藉由血液及尿液檢驗,做為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腹部超音波檢查前需要空腹多久?


為讓醫師能清楚觀察肝臟、膽囊、膽管、胰臟結構,於進行全腹部超音波檢查前,建議空腹至少6小時,以確保檢查視野最佳,空腹的重要性在於,進食會促使膽囊收縮,使其體積變小、變扁,難以呈現其完整結構,食物於胃腸消化過程亦可能產生氣體,進而遮擋胰臟、肝外膽管,嚴重影響檢查視野。

檢查前具有充足的空腹時間,可使膽囊內貯存足夠膽汁,膽囊保持脹大,醫師能夠更清楚地檢查膽囊內部是否有息肉增生、結石或潛在癌變。



板橋肝膽腸胃科診所推薦|仁禾診所領先業界的檢查標竿


尋找專業的肝膽腸胃醫療協助時,儀器設備與醫療專業至關重要。仁禾診所引進具高解析影像的經腹壁超音波及消化內視鏡超音波,同時提供專業安全的舒眠麻醉服務,無論上消化道內視鏡、大腸鏡、內視鏡超音波,都能讓受檢者舒適、安心體驗。


如果您需要安全舒適的消化系統健檢,仁禾診所無疑是您的安心首選。仁禾診所醫療團隊致力於優質的胃腸鏡檢服務,為您的消化道健康提供最專業的把關。


『仁禾相伴~健康相隨~』



bottom of page